
武曉俊在省賽比賽現(xiàn)場。本報通訊員攝
8月1日,剛結束全國大賽的武曉俊已回到晉陽遺址的考古工地。她蹲在新清理的探方邊,握著毛刷輕輕拂去陶豆殘片上的浮土,陽光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,古銅色手臂上的汗珠折射出微光,掌心老繭觸碰到文物時,卻透著格外的輕柔。
“這處地層的陶片紋樣不一般,說不定能幫我們再厘清一段時序?!彼^也不抬地跟隊員說著,手邊的標本箱里已整齊碼好十來片帶著新鮮泥土的殘片——賽場的榮光早已化作工地上的專注,對她而言,每一寸黃土下的發(fā)現(xiàn),才是最實在的“獎杯”。
時間回溯到6月6日,全省文物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競賽考古探掘組一等獎名單揭曉時,“90后”姑娘武曉俊站在領獎臺上,被陽光曬得黝黑的臉上綻開靦腆的笑容。這個被同事喚作“考古隊兄弟”的年輕女孩,不僅以扎實的功底摘得桂冠,更成為我省出征全國大賽的唯一女性選手,用布滿老繭的雙手,在黃土深處鐫刻下青春的奮斗印記。
“考古隊里的‘花木蘭’,這個稱號名副其實?!碧峒拔鋾钥。聜兌加浀盟跁x陽遺址勘探時的模樣:背著10公斤重的探鏟穿行在溝壑間,烈日下跪在地上清理陶片,動作之麻利令男隊員都為之嘆服。誰能想到,這位長期奮戰(zhàn)在田野一線的考古探掘工,畢業(yè)于警察學校,具備專業(yè)的體能訓練背景。
“警校的歷練讓我深刻理解了‘堅持’二字?!蔽鋾钥〔簧蒲赞o,但談起與考古的結緣過程,她卻滔滔不絕。畢業(yè)后機緣巧合,她參與了家鄉(xiāng)的文物普查工作,當親手觸摸到地下埋藏千年的陶片時,那種“與歷史對話”的奇妙感受,讓她毅然轉行。
“別人覺得考古苦,我卻愛極了這份奔走田野的自由?!彼χ鹗直郏陪~色肌膚上露出清晰的肌肉線條——這是常年扛探鏟、挖地層練出的“勛章”。
這次晉陽遺址分賽場的選拔賽,堪稱體力與腦力的雙重挑戰(zhàn)。參賽者需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完成探孔鉆取、土質(zhì)辨別、地層圖繪制,并準確判斷文物年代,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失誤都可能前功盡棄。武曉俊說,比賽進行到一半時,探鏟驟然撞擊到堅硬石塊,“咯噔”一聲震得她虎口發(fā)麻。
“當時心跳驟然加速?!彼龥]有慌亂,迅速拔出探鏟,仔細檢視土壤剖面,憑著平日積累的經(jīng)驗判斷出這是一處古代夯土遺跡,當機立斷更換勘探點位。蹲在地上繪圖時,汗水順著額角滴在圖紙上,洇出小小的墨漬,她卻像沒察覺似的,手指在比例尺上穩(wěn)健移動。最終,她提交的地層分布圖因標注精準、邏輯清晰,被評委贊為“教科書級作業(yè)”。
“女性從事考古勘探工作,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?!蔽鋾钥√寡裕巴庾鳂I(yè)時,她曾因體力不支被同事攙扶著前行,也曾在暴雨中抱著標本箱深一腳淺一腳地返回營地。但每當清理出完整的器物,看著殘片在手中逐漸復原出歷史的輪廓,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如今她的雙手,掌心布滿老繭,指關節(jié)處還有幾處淺淺的疤痕——那是清理帶刃的陶片時留下的,“這是屬于考古人的‘女生的手’,我覺得挺美的?!?/p>
7月6日,武曉俊在全國文物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大賽中獲得考古勘探組三等獎。對首次參加全國大賽的她來說,這個成績已屬不易。“獲獎不是終點,而是新的起點?!辟惡?,她立即返回考古工地,帶領隊員繼續(xù)清理一處漢代墓葬。她深知,要想在全國大賽中取得更好成績,還需繼續(xù)打磨專業(yè)硬功夫。
這個在考古一線成長起來的“90后”姑娘,用青春的堅持證明:優(yōu)秀的專業(yè)表現(xiàn)無關性別,只要心懷熱愛,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,挖出屬于自己的“歷史寶藏”。
本報記者王荔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