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武術比賽首推“糾錯機制”新招式 |
2021年06月17日 15時10分 新華網(wǎng) |
新華社重慶6月17日電(記者周欣)打分項目經(jīng)常深陷“不明不白、無處喊冤”的怪圈, 6月13日至18日在重慶榮昌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武術套路資格賽暨2021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上,“糾錯機制”首次亮相。 這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推出的競賽評判“新招式”,在比賽中出現(xiàn)失誤、移動或動作不到位的運動員在等候播報分數(shù)時,由裁判組和總裁判長對錯判漏判動作及時合議并糾錯,大屏幕上播放扣分動作視頻和扣分理由。 武術中心副主任張征說:“有錯必糾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發(fā)展趨勢,特別是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公開糾錯是一個大方向。積極申奧的武術項目也要遵循這樣的思路,推動武術競賽監(jiān)督機制的突破?!?/p> “逢點必糾、必復查,扣分動作視頻在電子大屏幕上進行公布,舉措得當,得到了運動員、教練員和各隊的認可,體現(xiàn)了我們在競賽監(jiān)督過程中的公平公開?!睆堈髡f。 來自甘肅的常志昭獲得男子長拳、刀術、棍術全能比賽銅牌。身兼運動員和蘭州大學體育老師的雙重身份讓他顯得與眾不同,他承認第一次在比賽中體驗糾錯機制,“緊張又有點興奮”。 “比賽現(xiàn)場糾錯對于運動員和教練員來說是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也是一個激勵,讓我們在日常訓練中更多注意動作細節(jié)。對于觀眾來說,通過大屏幕回放,可以看明白哪里失誤扣分,有更直觀更清晰的評判,比賽更加公平透明?!?9歲的常志昭說。 山東隊教練馮靜坤指出,糾錯機制對于運動員的訓練有指導作用,對裁判員的業(yè)務水平、規(guī)則理解和公正執(zhí)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 參加過三屆全運會并蟬聯(lián)全運會女子刀棍冠軍的山東隊領隊曹靜和甘肅隊教練于宏舉認為,對武術競賽裁判規(guī)則改革,是武術發(fā)展的一次創(chuàng)新和突破,對武術入奧能夠起到助推作用。 (責任編輯:蔡文斌) |
【關閉窗口】 |